秦始皇到底传位给哪个儿子?是扶苏还是胡亥?真相又是如何?

胡亥的皇帝位是李斯赵高密谋矫诏得来的?

我们在读秦朝历史时,关于始皇帝的皇位继承人有很多看点。

正史中把秦二世胡亥继承的皇位定义为矫诏得来,而扶苏则是始皇帝真正的继承人选。

之所以是这样,皆因太史公《史记》中所记载:

上病益甚,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在中车府令赵高行符玺事所,未授使者。

高乃与公子胡亥、丞相斯阴谋破去始皇所封书赐公子扶苏者,而更诈为丞相斯受始皇遗诏沙丘,立子胡亥为太子。

秦始皇到底传位给哪个儿子?是扶苏还是胡亥?真相又是如何?

以上这两句出自《秦始皇本纪》中,这记录的是始皇帝最后一次出巡,在沙丘病故前后的事件。

除此之外,该事件还在《李斯列传》中多有详细记载。

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研读,我们可以看出始皇帝属意让长子扶苏到咸阳主持他的丧葬事宜。

虽没明示让扶苏当太子,但也比较明显有这层意思,否则大老远的非让他过来主持丧葬干嘛。

但我们也发现这个事件中,绝大多数都是赵高、李斯以及胡亥三人之间密谋对话。

而谋划的就是如何让胡亥继承皇帝位,并如何把扶苏及蒙恬除掉。

最终的结果就是李斯亲自更改始皇诏书,明言胡亥为太子,再者发假诏以扶苏“为人子不孝”为由让其自裁,而蒙恬“为人臣不忠”为由赐死,蒙恬死后的三十万大军交由王离接管。

这些都作为正史记载于司马迁的《史记》中。

为此我们是不是有疑惑,在沙丘始皇帝病危乃至病故,赵高李斯胡亥三人如此秘密之事,还有第四人知道吗?

太史公司马迁是如何知晓他们三人周密而又完备的矫诏计划以及相关交谈内容?

就像是我们在看电影一样,影片中三人正在一间隔音很好的马车上密谋,作为观众的我们,当然知道他们三人密谋的是什么。

或者也可以说是,三人的密谋正好被录像到或被录音到,以致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听到。

但古代可没有录像机录音机,司马迁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况且太史公写《史记》时,始皇帝驾崩已过去一百多年,根本不可能亲历事件。

话题说到这,我们的问题也来了。

秦始皇到底传位给哪个儿子?是扶苏还是胡亥?真相又是如何?

问题一、司马迁是从哪里得到该事件的消息,以记录如此详实的史事?

问题二、胡亥真的是与李斯赵高密谋改诏得承皇帝位吗?

问题三、秦始皇想传位给谁?扶苏还是胡亥?

我们先来分析第一个问题。

司马迁撰写《史记》的史料来源有很多,除了当时存世在民间的各类书籍外,他本人还亲自到全国各地搜集资料,这当中也包括口口相传的口述内容。

还有一非常重要的来源,那就是原秦朝皇宫的官方档案,也就是秦国历代乃至统一后的秦朝归整收藏的史料。

如《秦记》,它内中记载的应该是秦国秦朝历史事件,原始版本记载些什么样的内容或文字如何记述的我们不得而知。

但从《史记》中我们能找到些痕迹,因为司马迁正是参考了《秦记》当中的内容。

只是语言表述上作了些改变或局部删除,如歌颂秦国秦朝及秦始皇之类的,多少会被他更改。

如:…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这句是《秦始皇本纪》中李斯向始皇帝奏请的一段话。

可能李斯有说过类似的话,也被秦朝史官记录到《秦记》当中。

但原话可能被司马迁作了些修饰,这样就改变了李斯的本意,让我们从中看到的李斯是一个“焚书”极力推动者,他连《诗经》、《尚书》、诸子百家的书都无法容下。

从上面内容中,我们也能看出,李斯只是建议民间不得藏诗书。

但史官和博士官(负责文献编撰归档并教授学问的官职)可以,也就是说当时秦朝官方是有很多这类藏书的。

所以司马迁相当一部分史料是参考了秦朝官方收藏的书籍。

这应该也得益于刘邦在进入咸阳时,萧何将这些书籍收集起来。

后面汉朝建立后,自然也成为汉朝廷的官方档案典籍。

但胡亥赵高李斯三人在沙丘的密谋之事,则肯定不会出现在秦朝廷的官方史记中。

赵高李斯两人智商高决不会干出将自己的阴谋昭示后人的行为。

胡亥虽没他两人的高智商,但至少智商是个正常人的水平,他难道会不清楚自己如是篡位,被天下人所知,那意味着什么。

正因为这样的推断,司马迁不可能从史料中知晓他们三人当时的情况。

那唯一的可能性,只有从他人口中得来的信息,既然是这样的史料来源,可信度就大大降低了。

秦始皇到底传位给哪个儿子?是扶苏还是胡亥?真相又是如何?

秦二世时,农民起义点燃了灭秦的熊熊烈火,各路反秦义军都将秦朝定性为“暴秦”。

但反秦总得有些个说辞让众人信服,不能只口头说“暴秦”就完事了,得加点料让它坐实。

所以三人“密谋矫诏”这样的故事就流传出来,以示秦二世得位不正。

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这段出自《史记》陈涉世家,陈胜和吴广起义时,宣称二世皇帝非实际接班人,扶苏才是真正的秦二世。

大泽乡的起义宣言就是以这样的理由对天下公示。

陈胜的用词是“闻”,也就是从别人那听来的,保不准可能是陈胜和吴广两人私下杜撰的。

陈胜的话被司马迁记录到《史记》中,这个史料的可靠性还是比较高的。

因为陈胜在当时应该是对着所有起义军讲的,以增强他们的信心。

史书上说当时有900多人,因此有这么多人亲耳听到,就会被流传出去。

从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司马迁应该是以流传已久的传闻作为参考,中间也可能加入了各种版本的口述,结合自己的思想进行编撰,得出胡亥赵高李斯“密谋矫诏”的故事。

如《秦始皇本纪》中记载让扶苏回咸阳的内容是:与丧会咸阳而葬。

而《李斯列传》中则是: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多了一句“以兵属蒙恬”。

为什么会多出这么一句呢?

我想可能是本纪写好后,司马迁又从其他人口中得到关于此事件的补充消息。

他筛选后将此句加入到后者传记中。

这也证明了“密谋矫诏”的确为通过传闻而编撰出来的。

好了,由此我们就可以解答问题二:

胡亥真的是与李斯赵高密谋改诏得承皇帝位吗?

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没有任何实证或人证,只是传闻不足以说明。

没有密谋改诏,那秦始皇实际就是传位给胡亥而非扶苏?

是这样吗?这是我们的第三个问题。

在《李斯列传》中记载了以始皇帝的名义发给扶苏的“伪诏书”内容。

朕巡天下,祷祠名山诸神以延寿命。今扶苏与将军蒙恬…..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将军恬与扶苏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谋。为人臣不忠,其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

司马迁应该将此“伪诏书”定义为李斯和赵高密谋的杰作。

我们先不论此诏书是否真伪,只看此诏书原文是不是这样的。

从内容上来看,按常理来说,此类诏书在事后应该会诏告天下的。

否则一个秦朝公子和一个戍边将军突然不明不白的死了,无法对天下有个交待。

所以必须公示出来,让天下人都知道他们因为什么而死。

因此,这个诏书内容原文天下人都知道,司马迁也就没必要去作特别修饰更改。

在此诏书中,始皇帝斥责扶苏在边地督军没有尺寸之功,十多年来,还多次上书诽谤自己,诸多不满皆是因为没让他成为太子,对自己实在不孝,让其自裁。

另外对蒙恬也不满,不好好劝扶苏,又知而不报,没有尽到人臣的责任,所以赐他自尽。

个人倒觉得,这诏书出自始皇帝本人意愿的可能性很大。

通常,人到晚年多少会有神智不清的时候,虽说他在死时只有49岁,但我们不能按现代的标准去衡量古代。

扶苏的儒之宽仁与始皇帝的法之铁血,两者政治理念完全不同,也因此常常起冲突,以致扶苏被罚下放到北地。

或许那时候始皇帝是有意让扶苏成为接班人,下放也只是锻炼锻炼他的心志,让他明白治理这么庞大的一个帝国有多么的不容易,让他吃吃苦头清醒清醒,别再那么迂腐。

但十多年来扶苏从未改变初心,这在始皇帝眼中是绝不允许的,越往后就越对他没有信心。

既然没有信心,也就失去了对他的信任,太子之位另寻其他儿子。

我们设身处地的想想看,如果你是一个集团公司的董事长,辛苦创业得来的大好局面,晚年考虑接班人时(假设子女有二十多个),会将与自己理念完全相背的儿子考虑进去吗?

况且自己为了长寿在很多山上做了很多善事,而这个儿子非但不理解自己,还时常写信说自己这个不对那个不对等等,这么不孝你说气人不?

我想你应该不会考虑这个儿子吧。

要想公司长远好好的发展,那经营理念必须得和自己一致吧,至少是相近才行。

所以,始皇帝晚年时应该不考虑扶苏作为接班人了,而更中意得“法家真传”的胡亥。

那想好要传位给胡亥,始皇帝必须得为他扫清以后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

或许始皇帝本意不想杀扶苏,但年龄大了又有重病在身,神智一时发昏,难免做出些违背本心的事来。

因此,他写下诏书,让扶苏和蒙恬都自裁也就好理解了。

综上等等迹象分析,扶苏并不是秦始皇心中的皇位继承人。

秦二世胡亥得位也并非《史记》中记载的那样“密谋矫诏”而来。

始皇帝在沙丘病重之时,极有可能真正下了诏书立胡亥为太子。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爱猴子立场。爱猴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houzi.com/gushi/1058.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或事实不符,请联系爱猴子进行投诉反馈,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0)
上一篇 2024年1月18日 14:26:16
下一篇 2024年1月19日 20:38:47

相关推荐